当前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动态>专家文章>查看详细

《毕业生的管理》

内容来源:本站原创 最后更新:2016/3/30 11:35:13 浏览:1216次
周末聚会,聊完了人生、家庭,就开始聊事业、工作,结果不同的环境,不同的岗位,却聊出了相同的困扰——如何与即将进入公司的90后毕业生相处。
一帮而立之年的同学,此刻惊人一致的唉声叹气,往昔的自信风采早已不见。谈到毕业生的问题,有不少朋友都在为此苦恼,特别是近两年,每到毕业季后, 随着入司季的到来,各种烦心困扰。这种现象发生虽然与时代有一定的关系,但也与企业自身有极大关联。
       一、摆正心态迎接现实
       我们必须承认,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,社会需求的急剧膨胀, 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在初期的发展要求都遵循单纯性效益至上,人力资源管理严重落后于企业自身发展状态需求。但是,企业业务迅猛发展带来的效益快速增加,又掩 盖了管理落后所带来的不足,因此,业务发展顺利时,管理问题虽如影随形,却不会造成大麻烦。而当经济发展速度降缓,企业业务发展出现困难时,以往的人力资 源管理缺陷则如崩溃的泄洪砸,难以抵挡奔袭而来的洪流。
       60后,70后,80后,90后,每一代都有其时代的特 性,90后走入社会是任谁都阻止不了的事实,任何一个企业在现在都必然要面对90后员工的管理问题,未来更是要面对00后。与其被动抱怨,何不主动解决。 时代造就的挑战已然出现,哪怕60后与70后都是紫松鼠,对企业而言,也都只是过往幻境,90后才是现实,回避现实只能是企业倒退。
       1、相入
       每个应聘者都可能是潜在的人才,在招聘过程中,企业需要重视“人才”与“岗位”的匹配,70分的岗位要求用不了60分的员工,也用不起80人的人才,避免大材小用,还要防止低能高位,相互匹配才能创造价值。
招到员工不是目的,在杜绝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要求的同时,也不能因为用工需求紧张而“不拘一格”。与企业岗位的匹配度越高,流失的可能性就越低,员工需要与岗位进行静态及动态两方面的匹配,并有计划地进行适时调整,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,并建立起“纽带”。
       2、将出
       人才或是庸才,都可以创造价值也都能够制造毁灭,该下手就 必须下狠手,把主动的意愿变成目标被动状态下的主动行为。合理规避是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学会运用的人力资源技能,但企业同时也必须阻止这一技能被滥用,否则 会留下制造毁灭的管理者,而放走创造价值的紫松鼠。
如果一个员工在非被动情况下决心跳槽,那么不管是不是紫松鼠,企业都需要认真对待,能留下来最好,重新招聘付出的不仅仅是成本,还有机会。实在留不下来,那就坦然面对,为其送行,了解真实原因,做到防范未然即可。
       二、认真对待每个员工
       可以说90后“娇生惯养”,但不能说90后“目中无人”, 只是对“平等”的需求更甚。企业需要学会如何尊重他们,研究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。在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并沟通到位的情况下,再进行工作安排,不要让 “批评”使他们觉得不被看重,“命令”让他们觉得没有自由。“领导”这个概念对他们而言也就只是一个代号。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90后员工过程中,不可避免 的要考虑到这一特性。毕竟90后员工越来越多,他们也必将成为企业员工团队的主流。
       得益于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,90后的父母可以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、成长环境,形成了具有时代特性的个性化,然而他们自身又是一个矛盾结合体。
       1、成熟与幼小
       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一方面让90后过早的进入成人社会,另 一方面又没有适合的引导,形成了一种“早熟”的“成人思维”,认为自己能独立解决问题,强烈的独立意识与成人意识,对一切安排都不愿意顺从,更不愿意假他 人之手。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,又迫切希望他人帮助,但作为“成人”,放不下“自尊”,害怕受挫。给予他们的帮助不能表现在明面上。
同时,单一性的工作,也不能满足他们的“成人”情结,偶尔也需要多样性的工作丰富他们内在需求。
       2、封闭与开放
       最明显的表现在于社交应用的使用,他们可以很熟练的使用各种社交应用,畅快交流,但在现实中却与人交流不畅。这表明他们一方面希望有人关心和理解,并乐意分享自己的“故事”,但同时又对现实人际关系不信任,缺乏安全感。
       日常工作中,可以尝试多进行一些非工作方面的沟通,循序渐进,建立起交流渠道,信任和安全是工作交流的前提。
       3、勇敢与怯弱
       “成人”的需求愿望,让他们在面对事情时,能表现出很强的 勇敢精神,愿意冒险及挑战,充满激情和动力。但另一方面来看,失败带来的挫折感及对其自身“成人”信念的打击,在面对未知事务时,又可能会表现出怯弱的一 面。这会让人对他们产生一种反复无常及情绪化大的看法。
因此,在安排工作之前,与他们进行详细且全面的沟通和了解是必不可少的,其重要性甚至于超过工作本身。
      4、高傲与自卑
       90后的特殊家庭结构,不可避免的造就出“小皇帝”、“小公主”,从小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里,凡事都有人代为解决,缺乏团队精神,喜欢突显自我,由于极少经受挫折,导致心理承受能力较差。因此,一旦失利,就会否定自我,感觉自己无能和自卑。
       这两种情绪会不断交替的出现,特别是在工作任务中,出现更为频繁,这种情况下,需要对其工作任务中表现好的地方进行及时的鼓励,帮助建立成就感。
       三、从容面对人情世故
       中国是个人情社会,每每关系到了,终少不了“义结金兰”之 类,虽不一定遵从古人那般沐浴焚香,然后再斩鸡头,烧黄纸,但在心里会形成一个又一个非血缘亲友圈,圈里人好办事,圈外人难得理。这样的国情之下,再加上 是特立独行的90后员工,如果只是简单的雇佣关系,很难让员工形成向心力,毕竟“这只是老板的企业,我只是打工仔。”。
       1、动之以“情”
       企业里的90后员工是否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,绝非企业需要首先关注的重点。企业招聘员工是为了发展,做好当前工作是第一要务。
在还没有对企业这一概念有清楚的认知度之前,靠“企业”捆绑不了90后,企业只是抽象的概念,与其自身个体缺乏现实意义的联系。反而是针对他们的性情特性,建立非工作业务联系的感情纽带才能更好地聚合他们的存在感(如前文所述,存在感是90后彰显“成人”的内需表象)。
       他们的存在是因为与个人(同类)之间的感情,而非与企业(异类)之间的合同。若非情投意合,又怎能两肋插刀,人对了,事情才对,工作需要用“人情”进行驱动,调动他们的激情与勇气。
当然,“情义”虽无价,“放纵”应有度,千万别超过了警界线,模糊了工作与人情,主动就成了被动。糖果再美味管用,棒子一定要备好,该用则用,哪怕是充气棒。
       2、“晓”之以理
       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,接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,同时,互联网也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以往难窥门径的信息、知识如今也变得唾手可得。你知道的员工可能也知道,你不知道的员工还是可能也知道。
“讲理”也需要方法,不然就可能“变成”对其人格的怀疑。员工的“依附”依靠个人情感纽带,而且在他们的职业生涯初期阶段来看,这种情感暂时与企业本身无关,只与个人(部门管理者或者团队负责人)相关。
因此,谈论其工作上的得失成败,也没必要都上升到企业的高度,更没必要戴 高帽,谈荣辱。成功的地方可以试着放在团队这个圈子褒奖(“有了你的贡献,大家才能顺利完成这项工作”),提升存在价值。而失误的教训又何不把后果直接挂 靠到人(“这件事把我弄得比较被动,不过还好,还在我的控制范围内。”),减少负面情绪。
       3、绳“之”以法
       这并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一招,在“动之以情”和“晓之以理”这两味左右互搏的大补药材之下,如果缺少了“绳之以法”这味砒霜药引进行调和,补到七窍流血也将会是时常发生的现象。当然,凡事有度,药引也必须适量。
       作为极度矛盾的个体,难免会对企业的公平原则有挑战的欲望 和行动,在力所能及的控制范围内,作为管理者可以选择“内部”解决,但超过了控制范围或者是管理者的心里底线,就必须绳之以法。“绳之以法”的前提是必须 先制定“法”。有“法”可依,才能平等对待,企业的法其实就是合同和制度,各类管理规章制度,都是可以通过深入沟通及交流后进行运用的优良媒介。
       典型不一定需要好榜样,威慑运用恰当,也可以更好地建立管理者自身与员工之间感情纽带的韧性及话语权。
       结束语

       经济增长速度减缓,市场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,除少部分“特殊”的企业外,大部分企业对员工的需求都将远大于员工对企业的需求。多些人情,多些鼓励,90后不是洪水猛兽,缺点才显得真实。
新闻活动
明星讲师